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义乌科学老师的最后一课:肺癌去世后捐献遗体

来源:科学通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7-05 05:2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按照他生前的遗愿,医院联系浙大医学院帮他完成了遗体和角膜捐献。下午5点,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专车接走了罗老师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罗老师从这里离开后会去到浙大医学院成为一

按照他生前的遗愿,医院联系浙大医学院帮他完成了遗体和角膜捐献。下午5点,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专车接走了罗老师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罗老师从这里离开后会去到浙大医学院成为一名“大体老师”,这是他们对遗体及器官捐献者的尊称,“罗盛教老师的名字也会被镌刻进校园的无语良师纪念碑中,每年的清明,师生们会集体到墓碑前缅怀和祭奠。”

罗盛教生前照片(右三)

6月29日,罗盛教请妻子帮他整理了仪容,扣好衣服的扣子,庄严而慎重地在遗体捐献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。

子女说爸爸拥有不平凡的一生

“我听到很感动,我从1994年开始学医到现在,差不多30年的工作经历了,身边无论是不是学医的,愿意捐献遗体的并不是非常多,所以非常敬佩和震撼。我们郑重感谢他为我们医学事业的捐献,作为一名老师,无论是生前教书育人,还是生后发挥余热,他都做到了。”

当他终于来到人生的终点,心中的答案自然而然浮现了出来。他查询了遗体和器官捐献的相关资料,询问了浙大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莉主任医师,决定在死后捐献出遗体和眼角膜。

7月4日下午,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医学中心安静辞世,遗体标本被送往浙大医学院。他捐献的一对眼角膜,将给眼疾患者带去光明。
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金南星 杨帆

罗盛教了解妻子的性格,虽然嘴上反对,但最后还是会支持、尊重他的决定。况且,他早就给家人留下了一点物件作为纪念。

罗盛教用一生的宝贵时间,将生命之花盛开在苏溪镇初级中学的校园里;身后又将自己的光辉洒满浙江大学医学院,甘当医学生求学之路奠基石,用大爱精神给世人上了动人的最后一课。

家人从一开始反对到全力支持

后来,父亲给出了他迟到的答案,“父母迟早都会离开你们,我只是走得早了一步。爸爸不能再陪你们了,你们要坚强,保持好身体,为社会做贡献,照顾好妈妈。”

【来源:钱江晚报】

但他们都担心家里80多岁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接受不了,现在还瞒着老人家。

儿子罗圣平六七岁时曾问他,“爸爸,你会死吗?你死了我还能见到你吗?”那时,他含糊其辞地糊弄了过去,没有好好回答。

罗盛教曾在20年前看过一部讲安乐死的影片,那是他第一次认真思考生死观:他希望以何种方式结束生命,在生命的尽头还能如何给社会做贡献?

最放不下两个还未毕业的孩子

这时,多年前就常和妻子提到的念头又冒了出来:遗体捐献。作为一名科学老师,他深知遗体捐献对医学研究意义重大,也知道国内遗体捐献的数量还远不及发达国家。

2019年11月,罗盛教确诊肺癌晚期,先后使用靶向治疗和化疗,但还是无法阻止病情进展,癌细胞转移到大脑、肝脏、腹腔等全身多处部位。

“他就是这样的人,想做好事,身体好的时候教书教了三十几年,走了以后还是要做点贡献。我说那好,就依你好了。我们都是平常的人,做平常的事情。”妻子说,去世之前他一直瞪大眼睛撑着,直到听说捐献的事情安排妥当,才点点头舒了一口气,放心地走了。

杨莉回忆说,对罗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儒雅,他对自己病情很了解,沟通起来很顺畅,这次住院后没多久就提出要捐献器官和遗体。

到了今年6月初,他明显感到病情的恶化,原本还可以从一楼爬楼梯到三楼,渐渐地走到二楼都吃不消了,于是住进了浙大四院呼吸医学中心。

一开始,妻子胡妙贞并不支持他的决定。“你把遗体捐了,我们以后去哪里看你?我们家人总要有个念想,清明节之类的人家都可以送花,我们什么都没有。”她含泪反驳说。

肺癌恶化后主动提出捐献遗体

下午2点45分,连接罗盛教的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,抗癌2年半后,他平静地离开了,享年57岁。浙大四院呼吸医学中心的医护们围绕在病床边和他做了最后的道别,给悲伤的家属送上了一束白菊花以表敬意。

唯一让罗盛教放心不下的,是他的一对龙凤胎子女罗圣平、罗圣凡。他结婚晚,两个孩子还在上大学,无法亲眼看到子女成家立业是他最大的遗憾。

罗圣平说,他个人很理解爸爸的举动,因为在这个年纪走有很多遗憾,最后能做的事情就是捐献眼角膜和遗体,算是最后为社会做一点贡献。“我以后可能也会这么做,走了以后为社会做贡献,比直接火葬场化成灰更有意义。我以前参加过葬礼,那种感觉很压抑。”

文章来源:《科学通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kxt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705/1387.html



上一篇:科学应对洪水?减轻灾害损失
下一篇:我国科学家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方面取

科学通报投稿 | 科学通报编辑部| 科学通报版面费 | 科学通报论文发表 | 科学通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科学通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